2009年10月12日 杨彦先生一行赴中国西部,进入新疆一带采风摄影 近日得知最新消息:一行人马将穿越世界上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2009年10月21日 杨彦先生一行随新疆步兵第六师的9辆“中国悍马”勇士车队已经进驻叶城,今日整装待发,22日清晨将向西藏阿里进军! 预计行程280公里,到达营地休息。
11月1日报道:
杨彦到达“冈仁布奇峰”后,即将向相对低海拔的拉萨地区进发,我们期待着他早日凯旋。
10月31日报道:
杨彦从扎达向神山冈仁布奇进发,10月30日傍晚到达山脚下。远远望去,神山是多么圣洁、美丽!杨彦2004年以前从来没有到过西藏就画了一批冈仁布奇作品,尺寸都不大,其中有幅四尺三裁的作品,朋友看到画册后对杨彦说:“这幅画的景太大了,至少是八尺整纸的吧?”杨彦微微一笑没做回答,一起回到工作室,看到墙上的原作,那位朋友吃惊的半天才说:“这么小的画能把冈仁布奇峰表现的如此宏伟,杨大哥我真服你了!”
30日晚我与杨彦通了电话,我问他:“你画的冈仁布奇与真的一样吗?”他很智慧的说:“神似。”杨老师的内心已与神山融通了。
10月28日报道:
乐观的杨彦非常感谢同行部队官兵的帮助和在高原之行带给他的兴奋、快乐,及并肩战胜艰辛历程,杨彦激情写下书法赠送给子弟兵:

10月27日报道
杨彦进入西藏高原已经一周了,他的体力消耗也比较大。2006年在西藏萨嘎地区的遇险,对他的肺部损伤,已影响到此次行程,每天都需要吸氧,好在与部队随行,装备比较齐全,大家对他非常关照,晚上准备了呼吸机,防止夜间憋气。
2006年我去西藏与杨彦在拉萨会合后,去圣湖纳木错(海拔近5000米),因白天比较兴奋,活动量过大,夜里气压降低,氧量减少,平躺睡觉憋得喘不上气,有一种窒息仿佛要死去的感觉,只好起来在外边吸氧和慢慢走动,一直到天亮才好转,所以对高原反应深有体会!
在西藏长期工作的朋友告诉杨彦,这个季节内地人去阿里都难以适应,七、八、九三个月是西藏旅游的最佳季节,冬季气候寒冷,空气中含氧量极低,大雪封山,路途艰险。但是杨彦还是毅然奔赴自己向往已久的净土,2006年未能亲眼看到神山——冈仁布齐,期盼这个愿望能在此行实现。
10月24日报道:
10月24日杨彦一行穿越新疆到达了西藏阿里地区的“日土”,途径近5600米的高海拔地区和邻近中印边境的高原圣湖(班公湖),没有污染,碧蓝的天空映着清澈的湖水,异常美丽,杨彦顾不上高原反应进行拍摄写生。
在“日土”兵营,杨彦“中国印象”创意活动一行受到驻训官兵的热烈欢迎:

(图一)杨彦用手机拍下自己的影子和官兵合影的照片

(图二)杨彦在阿里日土兵营。
毕竟是阿里,高海拔,无植被,氧气奇缺,在部队卫生站杨彦接受了高原身体调整:
(图三)杨彦在补氧理疗。
我们相信杨彦一定会战胜各种困难完成“中国印象”创意活动的新疆-西藏之行,下面的行程将即时报道。
图一:阿里军人
图二:情铸扎达
图三:天路明月光,辉映车上霜。 低头望明月,举头思故乡。 (注:形容阿里海拔很高, 只有低头才能看到明月。家乡太远,只能举头遥望)
下面是杨彦从阿里扎达用手机发送过来的几张即时照片:
图四:杨彦在古格王朝遗址
图五:古格王朝上的巾藩
图六:登山城堡
图七:杨彦在接受高原体能检测
杨彦于扎达—冈仁布奇的途中(219国道“西藏天路”)
照片1:杨彦于冈仁布奇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