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的华拓情结(一)

2011-6-22 18:27|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4842| 评论: 0

摘要: 杨彦简介杨彦,1958年生。1962年开始画火车头、拖拉机和京剧人物,1970年画“收租院”组画,1973年临颜真卿书法、画芥子园,1978年临宋元明清作品,1984年入川峡画写生;1985年创作大宁河览胜图卷、长白山长卷、唐人 ...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杨彦简介
杨彦,1958年生。1962年开始画火车头、拖拉机和京剧人物,1970年画“收租院”组画,1973年临颜真卿书法、画芥子园,1978年临宋元明清作品,1984年入川峡画写生;1985年创作大宁河览胜图卷、长白山长卷、唐人诗意系列,1989年画生命的律动——海底系列长卷,1992年画山川乡国情图卷,1994年画城市之光系列、湖系列、一句佛陀系列、梅花系列长卷、画瓷器、远山的呼唤系列和油画、岛系列,1998年画国色天香系列;2003年画黄山组画(祖国万岁魂)、杂花系列、兰花系列、清供系列,2005年画朱砂系列、罗汉系列、扎西德勒系列,2006年画香山日记系列、国外风光系列、金板扇面系列,2007年画九如系列、鹊华秋色系列长卷、长江图卷,2008年画向自然致敬系列和青藤系列;2009年在国家体育馆画巨幅泼墨山水。

人近五十
慢慢我懂得
最好的心情是感恩
感恩太阳
感恩四季
感恩老师
感恩朋友
——杨彦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杂志将钱松喦、宋文治、魏紫熙、亚明、华拓、尚君砺、秦剑铭、伍霖生列为金陵八家,在江苏画坛产生了广泛的响应。当时江苏国画院组织画展,年轻的杨彦闻讯去参观,众多作品中一幅颜色明快的青绿山水吸引了他的目光,画的是大小凉山,花青颜色很是大胆,风格有别于其他作品而独树一帜,杨彦很震撼,记住了这位画家的名字——华拓。
1978年,当时江苏国画院设置在南京总统府内,杨彦家离着很近,有一天,趁着门卫没留意,好奇的杨彦就溜进去了。他在里面闲看,发现一间办公室内有人在画画,就扒在窗檐上偷看,扒得很吃力,很快就被里面的两位画家发现了,其中一人让杨彦进屋:“想看就进来看吧!”杨彦眼尖,一眼就看到了画纸上那明快的花青颜色,便断定站在眼前的其中一人必是华拓,随即询问,两人正是华拓和尚君砺。
蕴藏已久的崇敬之心,让杨彦主动地谈了对华拓作品的见解,华拓颇为惊讶,杨彦请求向他拜师学艺,华拓应允,给了杨彦纸笔,让他去西花园画点东西。杨彦高兴地画了一棵柏树,华拓看完眉头一皱:“你这树,枝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出枝的地方要下功夫,这一笔一笔,在结构处发挥用笔,不要画得跟裤子一样。相反这树干,可以略之,不要玩那么多花样。”华拓非常不客气地指出了问题,并动手改上几笔,杨彦一看,顿时茅塞顿开。
生动的第一节课让杨彦受益匪浅,树干的问题在华拓的三言两语中就解决了!杨彦悟性高,善于举一反三,再画树时,他开始注意轻重缓急和用笔的节奏感,画完后与别人进行对比,很快就得到印证,这让杨彦兴奋不已,求学求知的渴望也愈加强烈。
华拓给杨彦留了家里的地址,杨彦带着学知识的渴求一次次地敲响了华拓的家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拓只布置了一道作业——临古,主要是临白描,《八十七神仙卷》、李公麟的《五马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张鹜的《九歌图》等等。华拓常说:“把这些画临完,你就能尝到甜头了!”临画时,华拓让杨彦拿一张薄薄的纸,隐约都能看到底下的图案,其他师友不解:“这不是描吗,描有什么用?”杨彦心直口快:“这种状态下,不用考虑‘形’,可以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线’的把握上,对吗?”华拓听罢,对聪明的杨彦欣然点头。
很多人认为枯燥不堪的临古,却让杨彦乐此不疲,他用了8个月的时间临《清明上河图》,画作中不管是一块瓦片还是人物的眉目,有起笔,有藏锋,有落笔、弹腰、再一顿挫,每一笔都交代得十分清楚,飘洒而流畅,笔与笔之间有呼应,线与线相递进,气脉连贯,上下牵掣,多么细致!杨彦就沉浸在这灵动的细腻中。当时杨彦也在临颜真卿的《秦礼碑》和柳公权的《神策军碑》,他发现手中的笔更听话了,惊喜不已,看来华拓老师说的对,工具材料的驾驭把握才是创作的必要前提呀!
这种带着压力和求知欲的“集训”式的学习,让杨彦很受用,他尝到了用笔的趣味性和变化性,在杨彦看来,这是一个带着全新的认知是使他豁然开朗,慢慢觉悟,然后一步步见到光明的过程,他欣喜地发现自己每天都会有新乐趣,每天都在进步,学得很充实也很快活。即使三十年过去,杨彦再翻看当时留下的资料,华拓先生的严格教导仍浮现脑海,其时学习的兴奋与成就感也弥漫心头。


鲜花

最新评论

手机版| ( 京ICP备09083889号-1 )

度一文化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p>

返回顶部